如何依法管理和处理“涉刑”员工?
发布单位: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日期:2024-07-12 浏览次数:3918
法律界定
什么是“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劳办发【1994】289号)第25条明确:本条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具体指:(1)被人民检察院免于起诉的;(2)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刑罚包括:主型: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的;(3)被人民法院依据刑法第32条免于刑事处分的。
据此,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包括缓刑)的、被人民法院免于刑事处分的、被人民检察院免于起诉的员工,用人单位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值得注意的是:1996年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取消了免于起诉的刑事诉讼制度,同时还规定了不起诉制度,并将免于起诉的有关情形并入“不起诉”的情形当中。对于“已构成犯罪”但是检察院不起诉的员工,单位就不能按“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进行处理,否则会导致法律适用错误。如员工存在不足以“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违法或犯罪行为,但是依据规章制度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关于“劳动者严重违反规章制度规定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之规定,解除双方劳动合同;或者,劳动者的违法犯罪行为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关于“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之规定,对劳动者作出解除。
等待判决期间劳动关系如何处理?
(1)中止双方劳动合同,等待法院生效判决作出后进行相应处理。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28条规定:“劳动者涉嫌违法犯罪被有关机关收容审查、拘留或者逮捕的,用人单位在劳动者被限制人身自由期间,可与其暂时停止劳动合同的履行。暂时停止劳动合同的履行期间,用人单位不承担劳动合同规定的相应义务。劳动者经证明被错误限制人身自由的,暂时停止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劳动者的损失,可由其依据《国家赔偿法》要求有关部门赔偿。
(2)依据查证的违纪事实,按照规章制度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特别提醒:用人单位在制度中规定:劳动者被刑事拘留的属于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一规定存在违法解除合同的风险。刑拘,其犯罪行为正在确认中,不排除最终无罪释放。因此,在劳动者被刑拘期间,建议用人单位采取中止劳动合同办法予以处理。
如何向被依法羁押的员工送达通知
一是转交送达,通过其所在监所转交;二是家属签收;三是留置送达,送达人应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地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将解除或中止劳动合同文书留在受送达人住所,即视为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