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技日报》
“过去一年中,全球的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亮点纷呈。而是无论是基础前沿还是转化应用,我国发展速度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沈建忠表示,中国近10年来发表论文的年均增长率达17.5%,显著高于国际水平。
“生物技术是21世纪创新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远的技术集群之一,在革命性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健康、环境和能源等重大问题方面前景可观。”沈建忠说,兼具引领性、突破性和颠覆性等特征的生物技术,日益成为继信息技术之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也是我国必须抢占的科技竞争战略制高点。
“生物技术的引领性,体现在对生物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揭示。”沈建忠举例说,以脑科学为核心的认知科学,将实现人类对自身认识的革命性变化;以基因编辑技术为代表的合成生物学,将创造一种新的“调控生命”的模式;以干细胞和组织工程为核心的再生医学,将疾病治疗模式提升到“制造与再生”的高度。
生物技术的突破性,则体现在与数理、化学、信息、材料等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进而带动群体性技术突破,将彻底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通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可穿戴即时监测设备、远程医疗、健康大数据等加速普及应用,改变传统疾病的诊疗模式。通过与农业技术的融合,生物育种促进了动植物品系的改进、抗逆性的增强以及产量提高,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占全部耕地面积的12%,帮助农民获益累计超过1500亿美元。”沈建忠说。
在中国,提及生物技术领域的亮点,就不得不说到干细胞。2016—2017年间,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支持的项目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细胞》杂志及其系列子刊上,发表40余篇文章。
“我国干细胞研究已跃居世界前列,个别方向处于‘领跑’地位,在细胞重编程、多能性建立及其调控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众多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成果,在特色动物资源平台、疾病动物模型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沈建忠说,我国在该领域论文发表数量及专利申请量已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二,且拥有了一批自主研发的技术,例如小分子化合物诱导体细胞重编程获得的多能诱导干细胞,人类胚胎早期发育的详尽图谱绘制等。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研究员裴端卿表示,随着我国干细胞临床研究监管政策的陆续出台以及前期良好的理论和技术积累,将大大加速干细胞产品的开发进程,使行业进入快速规范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