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福国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是避免不良的心情。我们在医治病人的时候,曾经对病人做过统计,在我们综合性医院来看心理问题的病人,80%左右是抑郁和焦虑的,当然也有恐惧。但恐惧实际上也伴有焦虑和抑郁。比如适应不良,比如有些学生学习困难,或者有网络依赖、酒精依赖。有一些毒品依赖也伴有抑郁与焦虑。
他们的问题中,最多见的是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郁、一个是虑。反过来,郁的对面是愉快,虑的反面是轻松,大家过日子最好是要愉快和轻松。但是实际上,好多人都在郁和虑。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这只是一种一般的情绪表现,不要以为这只是心理学的名词,我们应该把郁和虑看作是精神状态,郁和虑的本质有生物学基础。
对于郁和虑我们都应该要做心理调整,这个调整包含三个方面,一个叫认知调整,一个叫行为调整,还有一个是药物调整。
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学者叫阿隆贝克,他原是宾夕法尼亚大学认知治疗中心的主任,是认知行为治疗的一个先驱。阿隆贝克对于认知调整,有一个临床上的说法,他说:“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绪的中介,不适应的行为和不良情绪可以从认知中找到原因,当认知中的曲解成分被揭示出来以后,正确合理地再认识,并进行有效调整,在重建合理认知的基础上,不良情绪和不适应行为,也会随之得到改善。”这段话是一个临床描述,如果情绪行为有问题的话,我们可以从认知中找原因,通过认知的调整来调整我们的情绪。一个人的想法如果正确,他的情绪也会好点。比如说曲解的想法中有情绪推理,情绪推理又叫感情用事,而感情用事本身就是一种思维,它把情绪作为一种动力,来支配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行为就全部被一种情绪影响了,所以这是很糟糕的思维。笔者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非理性想法,或者叫曲解的想法。
过渡引申 过渡引申是指曾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生过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于是把那样的情况当作一种规律来看来。这个曲解的想法把一个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扩展成为一直会发生的事情,就会把一件事情搞大,当然,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因为这个想法而感到非常恐慌,没有安全感。
任意推断 任意推断也是一种曲解的想法,在一些没有逻辑关系的因素下思考一个结论,这样的结论肯定很糟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任意推断的情况很多,有时候我们会非常迷信一些药物或保健品。任意推断很容易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瞎猜心思 有时候我们对人、对环境、对事件进行解读其实是猜心思。尤其是人和人之间往往猜测对方的意思,其实人家根本就没有告诉你什么意思,那么这种猜想就影响了我们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
错怪自我 错怪自我就是把和自己没有直接关系的事情,强加到自己身上。错怪自我很容易引起自暴自弃。有些其实长得并不难看的女同学,觉得自己很丑,所以就很自卑,在人际交往中一直退缩。
以偏概全 我们每个人的眼光、接触世界的范围是有限的,有时候以为看到整体的时候,往往并不全面。看到了一个片面的现象,却以为整体都是那样的,这样,以偏概全就会构成人们对问题的判断、认识和应对。
非此即彼 我们知道什么事都具有两面性,但是也不等于只有两个端点,没有中间状态。但是很多人的想法比较偏激,想到黑就没有想到白,想到白就没有想到黑。要么白要么黑,中间状态似乎是没有的,其实这是错误的。
乱贴标签 大家对事物、对人常常会贴标签,认为这个事就是这么回事,那个人就是那么个人了。一旦给对象贴上标签,人们就会用固定的观念来看待对象。这当然也很容易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还有两类,一类是完美主义,另外一类叫选择性消极做事。
(本文作者系上海交大医学院心理学教授)